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1997:未及成熟,就被时代孤立

2017-07-01 瞿佳妮 纸城


编辑/日京川

电影FILM


香港,一直被看作是"政治冷感"的城市,哪怕是面对1997年,那个为当代香港定调的历史时刻,当时的香港年轻人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恐慌,“二十年前除非是大学生,年轻人基本上都不关心政治,一点也不关心,所以二十年前无人觉醒,觉醒的只有移民那些人,现在年轻人觉醒后只能另作打算。”20年前曾经拍出“97三部曲”的陈果如是说。


以香港导演来说,除了陈果等少数例外,大部分电影对于“九七”都不是直接讨论,而是用隐喻。这也使得在香港回归的20年中,外人眼中对于香港的理解很容易落入单一叙事,而忽略掉了香港本地居民的复杂性。而陈果“97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香港制造》,则正面表达了香港底层青年面对时代交接的彷徨和无助。在香港回归20年之际,这部影片也被重新修复,在今年的香港电影节重新上映。陈果说,“重看时或多或少有点唏嘘,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



1997 年7月1日是香港历史上尤为重要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香港结束了半殖民地的身份特征同时也以独立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篇章。


但对于大多数香港人而言,前途未卜的慌乱与忧家忧民的焦虑充斥着整个1997年,乃至延后的几十年间。缺乏归属感和根源性的香港,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铁皮岛,世俗而摇摆,不知该何去何从。


纵览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制造的作品列表里,又诸如王晶的赌神系列,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以及黄飞鸿这样的宣扬英雄主义的作品打头阵,引领了一众市场主流,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与寻求感官刺激又游离世俗的偶像崇拜也使得这些红极一时的香港电影成了符号性的意识形态。


然而,在主流影片市场的冲击下,独立影片导演陈果以一部用过期交卷拍摄、50万小成本制作的《香港制造》另辟蹊径,选择以青春残酷物语的形式暗喻当时的香港,用一种晦暗的笔触展现出香港人面对回归的心态在一众符号主义的商业电影下突出重围,收获了包括金像奖最佳电影、导演、原著剧本、新人等在内的多个美誉。



片中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是通过第三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使得情绪更具民众感与客观性。故事刻意回避了现代化表现,不去拍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而是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说起。脏乱的街道、昏暗的走廊、乳白色的精液、恍惚而现的血渍、仇恨一切的“烂仔”,还有纯粹干净的爱情,陈果导演选择用“碎片式”的镜头记录下边缘化香港青少年的意识形态。


李灿森以一句“我叫中秋”开场,直白简洁。中秋对未来充满迷茫,整天游戏人间却爱上了患癌症即将死去的阿屏。阿屏是抗拒死亡的,她说:“其实我不想死,因为我有中秋。”每次见到阿屏都会有生理反应的阿龙从小精神失常被人欺负,却被中秋视为亲人般爱护有加,最终暴尸街头死得不明不白。




还有一位素未谋面的阿珊,从影片伊始的跳楼事件就给影片垫下了沉重与怀疑的基调,而她的精神象征始终贯穿全片,给影片注入了强烈的末世情节,鉴证几位主角的青春从璀璨年华走向迷惘溃败。


阿珊的死一直萦绕在故事的发展中,可是阿龙看到阿珊的血不是鲜红色而是奶白色的,仿佛是生活中不小心摔碎的牛奶瓶,与那些绕过阿珊尸体的汽车、行人一般稀松平常。这里对于血的处理十分巧妙,或许中秋的血,阿龙的血,阿珊的血,在厕所里被砍掉手臂的父亲的血都融合在了一起,成了香港人的血,形成了牛奶一样平常的生活。



而在中秋弑人的那一幕,画面运用了三到四个闪回,营造出中秋的无助与矛盾,这也是香港的无助与矛盾,打破叙述的固定性,使得框架自己流动起来,但是表现镜头却在虚实之间切换得干脆利落,不留一点回避的空间,扑面而来的是不容分说的紧张感。


“世界变幻得太快了,当你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了。”香港这座城市太年轻,还没来得及成熟为大人,就被时代孤立。


如同影片中一直被强调的年龄感一样,实际上,十六七岁的主人们心理年龄早就逾越了这个阶段,即使他们的心中已经是二十七八岁,他们害怕的却是三十岁的到来,被时代抛弃的疏离感在整个香港愈发沉重。



于是最后中秋选择了死亡,“原来死是不需要勇气的”,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终结。对比可以胡乱死去的中秋而言,香港显然没有那么多选择,经历过成长背后的隐隐阵痛,香港,香港人还是要活下去。


影片末尾学校里用普通话播放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如果说1997年的香港是一个临时被换亲的未成年人,那么内地是否就是那个急着教育孩子成长的大人?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转载,节选自《青春电影手册》-<生如夏花 逝若佳梅>



《青春电影手册:影史100佳青春电影》

程青松 (主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年4月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不务正业才是人生之道啊!
50年代的巴黎,一群26岁的美国富二代,闲得没事办了一本杂志

从明朝开始,烤鸭的价格倒没怎么涨

成为普通人,没那么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石川啄木  |  塔可夫斯基 | 小说开头 |时尚反叛者  | 蒂姆·波顿  | 梵高 | 香奈儿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爵士乐| 乔治·奥威尔帕蒂·史密斯| 今 敏 | 阿列克谢维奇 | 斯通纳 |闲逛台北独居生活赫尔佐格阿瑟·米勒小津安二郎李小龙希拉里赫胥黎普鲁斯特奈保尔汉德克小王子海明威旅行蒙田约翰·柯川伍迪·艾伦享乐主义卡尔·拉格斐卡斯特罗古典文学哈内克大都会原研哉纽约时报辛纳屈|点击以上关键词查看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